查看原文
其他

屠呦呦研究的青蒿素 世界最大的生产企业来自余杭 掌门人汪力成有话说!

余杭发布 2020-10-26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

  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今年85岁的屠呦呦与另外两名海外科学奖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这一天,对余杭的华立集团也是一个不平凡的夜。因为屠呦呦研究的青蒿素,全世界最大的生产企业正是华立。作为华立集团的一员,华立集团“泰中罗勇工业园”的当家人第一时间通过自媒体发出深深感慨:“第一次知晓青蒿素是2002年,老板神秘而又自豪地拿出几颗自制的胶囊赠予我们,说泰国疟疾这么多,这青蒿素药就能救命。华立,作为在青蒿素产业链中耕耘近二十年,全球唯一掌握全产业链的企业,今天青蒿素的发明者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华立人非常感慨。”

  而华立集团的掌门人汪力成,也连夜写下了下面这段文字,发表了他对喜闻屠呦呦教授获奖的感言。



屠呦呦是谁?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她老家住在海曙区开明街一带。


  屠呦呦是家里的独女,父母很宝贝她。屠呦呦的名字是父亲取的,来自《诗经·小雅》的名句“呦呦鹿鸣”,意为鹿鸣之声。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从效实中学初中毕业后,她又在效实中学上高中,后来转学至宁波中学,直至毕业。(效实中学和宁波中学毕业同学们,是不是有点自豪!!)


  1951年春,她考入北大,此后一直在北京工作。她心系故乡,通过北京的效实校友会、宁波中学校友会,与家乡和母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她的班主任老师至今仍记得她年轻时勤奋好学的模样。


青蒿素是啥?



  疟疾感染每年接近2亿人。青蒿素被用于所有疟疾肆虐的地区。当青蒿素结合治疗时,可以减少超过20%因为疟疾而引起的死亡。仅在非洲,这就意味着每年有100000人被救。青蒿素,源于1967年启动的一个集全国科技之力联合研发抗疟新药的“523项目”。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1972年,研究人员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这并未让屠呦呦止步,1992年,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青蒿素世界最大生产企业来自余杭




  世界最大的青蒿素生产商就是我们余杭的华立集团,全球70%的青蒿素就来自于它们。总裁汪力成也是余杭人,从2000年开始,华立集团就开始在青蒿素产业领域进行并购和重组。


  而转折点,就是汪力成在重庆听到的有关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的故事。


  “我们集团之前主要做仪表和电力自动化,从来没想过做医药行业。”汪力成说,但是在重庆酉阳的那次考察,让他听到了青蒿素发现的曲折的经历。重庆的酉阳是青蒿的主要产地之一,那里的种植户以及政府官员们,对屠呦呦和这个领域的其他科学家们耳熟能详。


  那一次的会面,当地政府请来了“523”办公室的老专家们,将青蒿素产业化的事情论证了整整一天。


  在这之前,全国有几家生产青蒿素的企业,不过企业都很小,“原料就是原料,半成品就是半成品,没有完全产业链起来。”


  在那天,汪力成知道了“523”成立背后的故事。


  青蒿素的发现,就出自40多年前一个被命名为“523”的疟疾防治科研项目。那个科研团队,包括中国7个省市、60多家科研机构、超过500名科研人员。


  “当时的产生和援助越南有关系。”汪力成说,523的老专家告诉他,越战中,让越南人伤亡最多的不是美军,而是疟疾,而“523”也在越南的求援请求下应运而生。


  接着,就是让屠呦呦成名的青蒿素的发现了,在青蒿素发现的背后,同样凝聚着一辈科学家的心血。


  在汪力成看来,青蒿素的发现意义,仅次于四大发明。


  青蒿不仅仅生长于中国,但是青蒿素丰富的品种,对于海拔、维度、气候、土壤都有独特的要求,这以重庆、湖南两地为主。


  对于汪力成的企业来说,生产青蒿素药品,并不是一件多赚钱的事情,“青蒿有几百个品种,青蒿素比较高的品种,主要产地在重庆和湖南,来源都是穷人家,销售90%也卖给非洲人,买家也是穷人家,不能卖得很贵,所以利润很低。”汪力成说,即便是全球最大的青蒿素生产企业,每年销售额也就是两三亿人民币,“从集团的角度看,利润贡献很低,但是哪怕它不赚钱,我们也要做。因为这是能代表中国发明的药,也是最能体现救死扶伤精神的药。”


  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感染疟疾5亿人次,每年110万人死于此。


  在汪力成看来,曾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的李国桥在青蒿素的发现以及运用上,同样居功至伟,“我们很多的后续配方,都是和他合作的。”而这一次屠呦呦的获奖,也是对像李国桥这些同属于523专家的荣誉,“她是中国老一辈科学家的代表人物,如果这个诺奖不看成她个人的功劳,而是看成一批科学家的功劳,那是当之无愧的。”


屠呦呦获奖 汪力成有话说


  在10月5日晚,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传来,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第一大的青蒿素生产企业——华立集团的掌门人汪力成,连夜写下了这段文字。(注:原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华立视界,略有删节”)


  “平心而论,15年前我们的决策并非是想在青蒿素产业上赚多少钱,因为抗疟药主要是给世界上最穷的人吃的。我在当时的多次会议上都反复说过这样的话,华立义无反顾地投资发展青蒿素产业链更多地是被那些60年代研制青蒿素抗疟药的科学家的献身精神所感动、更多地是为了履行一个民族企业的国家责任、社会责任以及体现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图为2006年6月20日,正在刚果(布)进行正式访问的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参观布拉柴维尔达朗盖医院并向刚果(布)卫生部和达朗盖医院赠送药品,药品即为华立旗下企业“华立科泰”出品的青蒿成药。


  今天听到这个消息,一方面我很高兴,为中国人终于获得这份迟来的认可感到骄傲,但之后更多的是郁闷和自责,一个世界公认的中国人发明和创造的成果,一种挽救了无数人生命的治疗技术、一条在原料的源头上中国有绝对控制优势的产业链,居然仍然还是廉价原料的供应国,至多只是制剂产品市场的配角和补充,连以做仿制药而闻名的印度在这个领域的影响力都远超中国,这不得不令人感到悲哀啊!我这样说并非是希望中国人在抗疟药产业链上去大发横财,而是认为中国完全可以成为在全球第一大传染疾病领域对世界文明作出举世公认的巨大贡献,从而进一步增强中国人在全球的影响力。


  屠呦呦教授今天获此殊荣,虽然在国内学术圈子里有些争论,但如果我们将其看成是全球性组织对中国人、对那个时代的中国科学家群体孜孜不倦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一份迟来的肯定,如果将屠呦呦教授看成是参与“523”项目全体人员的一个代表,我认为应该是当之无愧的,我们大家都应该为之值得骄傲和自豪,在此前提下所有对历史的争论已经毫无意义和必要。


  作为一个在青蒿素产业链中耕耘了近二十年,全球唯一一个掌握了全产业链的企业,现在华立已将全部的责任交给了昆药集团,希望在昆药集团的平台上能进一步发扬光大!作为一个医药企业,并非对每一个产品都是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回想起我在非洲访问时,非洲人民对我们的那种感激的眼神、对我们生产他们称之为“救命药”的中国企业发自内心的尊敬,我认为我们不应该是一种“得意”而更多地是激励我们更加努力的一份责任!”


  ——汪力成 2015年10月5日夜


综合余杭晨报、浙江新闻客户端、人民日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